close

html模版互聯網重新定義瞭媒體 目前傳統媒體面臨三個方面的主要挑戰:

首先,在互聯網沖擊下,牌照管理下的新聞信息採集權事實上已被瓦解,傳統媒體獨佔的話語權被解構。因為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多元,眾多各種形態的自媒體消解瞭傳統媒體信息發佈、輿論引導的優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4年8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受眾在資訊需求、知識需求、政治參與需求、休閑娛樂需求、決策判斷需求等五個方面的信源倚重度上,互聯網已經全面超越瞭其他所有媒體。電視是唯一尚可與之在一定程度上相抗衡的傳統媒體,它在“廣告咨詢需求”“時事觀點判斷”等個別單項得分上仍居第一。報紙、廣播媒體在互聯網夾擊之下已被全面邊緣化,連曾經作為黨政類報紙最後陣地的“政治參與需求”“時事觀點判斷”也降至5%~6%的超低比例。顯然,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新常態”不是“狼來瞭”,而是“如何在狼群(互聯網媒體)遍佈的世界裡重新找到生存方式”。餐廳排油煙

在信息獲取成本方面,自媒體低廉化,而且時間成本、對信息理解的獲知成本等更低。相比於報刊等傳統媒體,移動終端幾乎可以實現新聞信息的實時推送,新聞的時效要求成為傳統媒體無法逾越的障礙,接受者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銳油煙處理機價格減﹔基於大數據的用戶消費行為分析、疊加智能終端的定位技術,使信息精準推送並非難事,接受者獲取信息的搜索成本大大下降﹔信息的海量容納空間和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呈現方式,使移動終端的信息解讀更接地氣,接受者解讀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渠道失靈是目前傳統媒體面臨的最大挑戰。正如梅克爾反復闡述的那樣,互聯網改造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連接關系。以傳者為中心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缺乏反饋機制的傳播渠道,使傳統媒體逐漸被受眾拋棄,自以為好的內容由於缺乏有效抵達接受者的渠道而變得無效。

再次,二次售賣商業模式坍塌,使傳統媒體面臨生存危機。梅克爾的數據顯示,全球的廣告主更青睞互聯網、移動終端。在中國,2013年互聯網及移動媒體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瞭傳統媒體,2014年以來已有多傢報紙關門,傳統媒體被邊緣化的危機在蔓延。

以往,受眾通過訂閱或散買的方式獲得信息閱讀權,可以忽視信息在時效、心理接近等新聞價值屬性上的“打折”,媒體則建立瞭通過售賣受眾註意力獲得廣告收入的二次售賣盈利模式。移動互聯時代到來後,接受者所獲信息的時效大幅提升,信息獲取成本大幅下降,接受者的註意力從傳統媒體向網絡媒體轉移,二次售賣商業模式坍塌。而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建立“付費牆”的一次售賣模式探索並不盡如人意。在一次售賣、二次售賣之外,媒體組織需要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從梅克爾的論述中可以看到,用戶生產、分享內容產品已成為Facebook等不少社交型網絡應用的主流。媒體組織也在將“受眾”概念向“用戶”概念轉變,並不斷實踐以進行滿足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內容生產方式的轉型。

還有一個變化是受眾需求的分層。一方面,是大眾傳播與圈子傳播並行。傳統媒體是特定的傳播者面向不特定的受眾,生產傳者認為受者需要的特定內容。而新媒體技術的革新使特定人群面向特定人群生餐廳油煙味產特定內容成為現實,這些特定人群已無固定的傳者、受者之分。於是,我們看到用戶定制或自制內容、媒體專供信息大行其道,微博、微信的“圈子傳播”盛行。另一方面,是大眾信息與專業信息消費的分層。大眾信息消費呈現瞭淺閱讀、碎片化、情緒化特征,而專業信息消費呈現厚重感、整體感、價值感的另一幅圖景,前者更多地停留在“是什麼”層面,是事實判斷,後者更多地突出“為什麼”層面,是價值判斷。

關於媒體轉型實踐的觀察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應對互聯網發展新趨勢應有一整套頂層設計。傳統媒體的核心價值在於公信力、內容生產能力,其數十年積累而成的專業新聞隊伍、權威可信的傳播品牌、廣泛的信息來源渠道和豐富的宣傳經驗,可以提供在移動互聯時代二次騰飛的資本,關鍵是怎麼將這些優勢轉換為切切實實的註意力經濟。

無社交,不新聞。現在社交化媒體成為業界實踐的一個方向,就是基於媒體與用戶的社會化關系,在內容產品裡植入社交、場景因素,打造開放的平臺型媒體。人本來就是喜歡與有共同興趣的人聚在一起,圈子傳播歷來存在,並在微信等社交APP的推動下日益明顯。而互聯網所引導的媒介生態,正是以個人為基本傳播單位,這就打破瞭過往那種不對稱、單向性、局域式的傳播格局,人成為互聯網的基礎單元,每一個用戶作為一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具有信息發佈和信息獲取的雙重功能,都可能對整個網絡施加自己的影響。所以,媒體應該面向這些個體開放式發展,將自身打造為一個開放、分享的平臺,既擁有媒體的專業編輯權威性,又面向所有用戶開放。

重視UGC的發展是一個思路。UGC可對自身生產的內容起到補充作用,更重要的是可對社交化媒體平臺的流量和用戶規模起到拉動作用。從用戶的習慣來看,微博、微信等社交化APP已經成為其與外界交往的“窗口”。從用戶的需求來看,內容、社交與服務是三個主要層面,而社交是人們需求的基礎,也是各種產品的基石。反映在實踐中,一方面是產品應用背後的數十甚至數百個微信群,以及多種線下活動。另一方面就是梅克爾所言的,即時性消息應用的“消息+通知”推送,這在一些新聞類的APP中應用已較為普遍。這種推送是基於用戶時空狀態(通過是否上線、定位地理位置來實現)、閱讀習慣(通過用戶調查、大數據分析等)來做到比較精準的適配。這種場景適配被一些學者視為移動媒體服務的核心目標。

在這方面,新媒體實踐得比較好。以智能化、個性化推薦信息為標簽的“今日頭條”推出頭條號,吸引自媒體﹔“界面”也建立自媒體聯盟,以彌補自身內容覆蓋面不足的缺點,都在向平臺化轉型。

在垂直領域,雪球、東財的証券投資資訊服務做得相當不錯。“雪球財經”的前身是i美股,定位於為投資美國股市的內地股民提供資訊、交流服務,前期有專職員工負責翻譯美股信息,側重內容生產,中期發展為以美股投資交流為主的UGC平臺,走向社群化管理,以內容、社交的融合提升用戶黏度,目前則將內容、社交、服務都融合起來,變身資產管理機構,為想投資美股的人提供資管服務。“東方財富網”與之有些類似,前期主要是各種証券資訊信息的集散地,通過大量轉載、信息整合吸引投資者,力推“股吧”,以大盤、板塊、個股的交流論壇為其積累瞭海量用戶,借機推出瞭証券信息數據系統,提供金融數據服務,以及開展基金的第三方銷售服務。目前已收購一傢券商,入股支付公司,開始打造一站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二者都從最開始以資訊內容為主體的媒體屬性向內容、社交、服務的綜合平臺型媒體屬性轉變,依賴廣告收入這種傳統媒體盈利模式對他們已經不適用瞭。

【1】【2】【3】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油煙處理規劃蕊)


推薦閱讀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

6F779E96C297B58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97737642h 的頭像
    n97737642h

    小菜老行家推薦

    n97737642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